请点击按钮播放音频
2012年9月20日,是我告别飞行生涯的日子。南昌故地重游令我唏嘘不已,8年前,我被领导选为“猎鹰”L-15的首席试飞员,但年底的一纸调令使我与猎鹰擦肩而过。
8年之后,我试飞生涯的告别飞行将在“猎鹰”完成。“猎鹰”飞机的总设计师张弘是我的老乡,一见面我就向他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我说我想了解强-5飞机的研制历史,看着他一脸茫然的表情,我说:“这与我童年的一个梦想有关。”
儿时,飞翔的梦想就像一枚青橄榄,坚硬而又酸涩,我的家乡在杭州西子湖畔,那时的天空中时常有战鹰呼啸而过。
记得5岁那年,一架异样的飞机从我的头顶上飞过,那是一架我从没有见过的飞机,它飞的太低,连飞行员头盔上的红五星都清晰可见。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一架强-5飞机。这一幕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个梦想的种子——长大后我也要当飞行员!
说道强-5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51年4月份,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式起步了,但直到1956年7月,我们才有了第一架真正的国产战机——歼-5飞机。
1958年3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提出研制一种比较先进的强击机,由于保密的原因飞机型号定为雄鹰302。以总设计师陆孝彭为首的团队大胆提出了锥形机头、两侧进气、峰腰机身的独特外形。然而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却遭到了非议,说它是“四不像”。1961年7月的北戴河会议上,强-5飞机被“打入冷宫”,研制团队由原来的100多人缩减为13人。然而陆孝彭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在简陋的车间里敲敲打打,硬是把强-5飞机造出来了。1963年10月24日,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到南昌飞机厂检查工作,当看到强-5飞机时他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及时向空军和中央首长报告了情况,强-5飞机终于“起死回生”。
1965年6月4日下午,试飞员拓凤鸣冒雨完成了强-5首飞;1966年2月,强-5飞机在北京南苑机场为叶帅等中央领导做汇报表演。看完表演叶帅激动地说:“这个飞机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是好的,你们是成功的。谢谢你们!各军区的同志谢谢你们!”1972年1月7日,强5甲型机由飞行员杨国祥驾驶,在罗布泊成功进行了核武器投放,强-5飞机成为我国第一架具有战术核打击的战机。
到目前为止,强5和歼8原型机是仅有的两种我没有飞过的国产战机,然而,作为一名试飞员我对这两款飞机和它们的研制者充满着崇敬之情,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航空事业艰难爬升的岁月。
1982年,我的飞翔梦意外地提前实现了。因为在北航第一年的学习中成绩优异,我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从而获得了参加航空夏令营的机会。为了这一天我等得实在太久了。
为了能当上飞行员,我从8岁就开始在西子湖畔跑长跑,就因为飞行员叔叔的一句话,他说:要当飞行员就要每天跑一万米。初中那年我终于第一次跑完了10000米,我也迎来了第一次招飞体检,或许是因为跑步消耗了太多的体力,我比同学矮了很多,结果在体检的第一关我就被淘汰了。
高中那年我长高了,而且在毕业的招飞体检中冲过了所有的关口,可是因为名额限制,我再一次与飞行擦肩而过。在青岛郊外的滑翔机学校里,我们这些来自北航的16名同学有幸登上了解放-5型滑翔机,我完成人生的第一次飞行。每天的学习飞行之余,同学们谈论着国内国外的航空消息,聊得最多除了正在立项的歼-10飞机,就是刚刚引进的英国“斯贝”发动机。
当时,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名空军试飞员。1984年北航毕业,我体检合格成为一名飞行员,和其他28名大学生学员一起来到了河北涿州的空军第六飞行学院。1986年毕业时,我成为同期学员中仅存的2名,其他同学都因为各种原因淘汰了。
我满怀信心来到部队,我相信自己是王牌飞行员的料子,我自信满满甚至开始有点骄傲了,就是这小小的骄傲,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87年2月19日,在执行一次高难的超音速双机编队时,我因为听错口令与战机相撞,飞机双双坠毁在云南大山之中,我和长机飞行员跳伞成功,但我却因为坠入无人居住的山区,在荒野中艰难跋涉6个小时,是一位彝族小孩尹正海救了我,否则我可能就永远告别飞行了。
2016年6月,我在网上登出了寻人启事,想要寻找当年救我的彝族小孩。网络的力量是无穷的,4天以后尹正海就找到了,6月4日,在国内多家媒体的见证下,我奔波2000多公里,终于在我当年跳伞的那个彝族村庄-雷稿村见到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尹正海,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程直播。
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我没有跌倒,而是艰难地爬起来,在我诚恳的请求下,在各级首长的关怀下我终于重返蓝天。1989年9月,我从108名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仅存的14名飞行员之一,我们来到阎良,成为中国试飞员学院的第一批学员。
当我成为一名试飞员接触的第一台发动机不是“斯贝”,而是我们国家第一台自主研制的涡喷发动机“昆仑”。
1997年,发动机试飞开始了,迎接我们的是一次次惊险的停车。因为成功处置17次空中发动机停车,我的战友邹建国获得了“空中起动大王”的称号。2002年“昆仑”发动机终于完成试飞成功定型,它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有独立研制战机发动机能力的国家。
然而发动机的研制和试飞并非一帆风顺的,在国产战机“枭龙”的试飞中,试飞英雄梁万俊突遇发动机停车的重大险情,驾驶飞机成功迫降。梁万俊被中央军委授予试飞英雄的称号,2004年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梁万俊以最高票数当选。
2009年3月,突然传来歼10发动机空中停车,迫降成功的消息。因为事发部队有我带飞过的歼-10飞行学员,而我最看好的就是李峰。果不其然,驾驶歼-10成功迫降的就是李峰,他成为我国驾驶三代战机迫降成功的第一人。
令人遗憾的是李峰迫降的数据全部丢失了,为了破解歼-10飞机停车迫降之谜,我来到了桂林空军部队,走访了机务人员、指挥员、飞行员和飞机设计师的近百人,取回了厚达半米的第一手资料。我买了2箱方便面和矿泉水,然后把自己关在飞行员宿舍。18天后我终于走出了宿舍,交出的是一份87页的数据分析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三代机停车迫降数据。
我们都知道现代战机的导弹威力巨大,可以实现超视距攻击,但你或许不知道,如果没有雷达超远距离的探测能力,导弹就成了睁眼瞎。
1995年的春节刚过,我和龙林仓、常庆贤一起来到了沙漠基地。大西北寒风刺骨,而试飞的困难比冬天更为严峻。我们三次进驻基地试验,但三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我们能成功吗?两个多月过去了,雷达试飞故障不断,每天的技术攻关会议上,各部门老总争的面红耳赤甚至拍桌子,老总杨凤田作风雷厉风行,下令4月份必须解决雷达问题,雷达总师立下军令状,最后的任务结点谁拖进度谁负责。
终于等到了靶试的一天,我在指挥大厅负责监控飞机状态,龙林仓驾驶歼八Ⅱ迎着晨曦从机场起飞,“雷达工作正常!”塔台无线电传来老龙坚毅的声音。靶机起飞了,雷达却在关键时候出现了异常,两次进入都没能截获目标。
第三次进入,在即将进入导弹最小攻击距离时龙林仓报告:“雷达截获目标!”
此时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在2秒钟的时间里完成了所有导弹准备工作。
龙林仓报告:“导弹准备好!”
指挥员下令“发射!”
很快无线电传来龙林仓的呼喊:“靶机击落了!”指挥大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中国人第一次实现了空中超视距攻击。
1991年10月,我加入了歼-10试飞团队,这是我儿时的梦想。当年,我在北航读书时第一次听到歼-10这个名字时,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成为歼-10试飞团队的一员。
然而新机研制的艰辛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从立项到初步设计用了6年时间,从详细设计到飞机出厂又用了6年时间。1997年,歼10飞机出厂了,但在首飞准备阶段我们又遇到了刹车故障,飞机跑偏,发动机漏油等一系列技术难关。经过近1年的艰苦公关我们终于迎来歼-10首飞的日子。1998年3月23日,英雄试飞员雷强驾驶歼10飞机首飞,40万航空人18年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成功的一天。走下歼-10飞机,雷强和总设计宋文聪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流纵横,这是欢笑的眼泪、这是成功的眼泪!
若干年后我采访雷强,他聊起了当年的歼-10首飞。他说:“勇凌,首飞不紧张是不可能的,这毕竟是几十万航空人近20年的心血啊。但当我按下起动按钮,听到发动机轰鸣声的时候,我的心就平静了下来,我要以最好的发挥圆满完成首飞。国产三代机性能太优越了,第一次着陆是如此的优美,我为自己是一名试飞员而感到骄傲!”
随着雷强的首飞成功,我以为我将迎来属于我的歼十时刻,没想到等待我的是一场更加惨烈的灾难。1999年5月20日,在歼八满载起飞中,我遭遇极为罕见的发动机双发停车,为了挽救飞机,我在燃烧着大火的飞机里与死神搏斗了42秒,终因飞机失控遗憾地选择了跳伞,但因弹射高度太低我身负重伤,在病床上躺了4个多月才重返蓝天。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苦尽才能甘来。1年以后我终于迎来了属于我的歼十时刻。
然而,歼10飞机的试飞历程充满艰辛,在极限速度试飞中,试飞英雄李中华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一次次地俯冲,马赫数每增加0.01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飞机蒙皮飞裂了,然而试飞员没有退缩。2003年11月,李中华终于攻克了极限表速试飞的难关,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共同奋斗了3年多。
2003年7月23日,我们迎来了歼-10飞机最艰难的试飞科目——空中加油。第一次飞行下来,我迫不及待地给团长打电话,我对他说: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团长来了,当年空中加油的试飞总师侯玉燕来了,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聪也来了。为了攻克歼-10加油试飞的难关,各路豪杰都聚拢到了沙漠试飞基地。在技术攻关会上宋文聪对我的驾驶技术提出了质疑,而我也因此和宋老发生了争论。怎么办?只有分头攻关,成都方向迅速完成空中加油风洞试验,试飞现场重新研究试飞方案,团长介绍当年的试飞经验,侯玉燕分析试飞失败的技术原因,很快一份新的方案拟定出来了。经过一个月后我们终于迎来了决战时刻。
8月23号凌晨3点,临战前的煎熬令我心绪难平,我给团长发了一个短信:预祝今天试飞成功!团长也没有睡,迅速回了一个短信:同喜同贺!
早上6点多,太阳刚刚从沙漠的隆起处升起,我和加油机一起起飞了。逼近,对准,稳住,慢慢靠上去,“咔嚓”一声加油对接成功了。经过10几天的艰难试飞,我们终于完成了全部加油试飞任务。
9月11日是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来到沙漠的小湖边赏月,大家唱歌跳舞欢庆胜利。轮到我了,我想起8月23号加油成功的那个晚上,我美美地睡了一觉,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我来到沙漠的小湖边,看着天空的一轮明月诗兴大发。早晨醒来我凭记忆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名字叫《月光》。
踏着月光轻盈的足迹
我的梦游离
来到撒满清霜的戈壁
沙砾在热烈的呼吸
胡杨和沙柳
却屏气沉息
月光下的小湖
艳丽的波光泛起
如悠扬的情歌
照亮夜幕下的大地
没有夜莺飞翔的天空
远处的地平线
生命的红光依稀
突如其来的风声
像幽灵般远去了
巴丹吉林的夜
又回复婴儿般平静的呼吸
青天色的苍穹下
万物都已沉寂
惟有月光像清歌般
如诉如泣
经过5年08个月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迎来决战的关键时刻。2003
年12月25日,是歼10定型试飞最后一个飞行日,将由我完成歼-10试飞的最后一个架次——对超音速靶机实施导弹攻击。在经历了第一次进入靶机故障的艰难之后,我果断选择了第二方案,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将飞行速度从1000多公里/小时,减小到不到500公里/小时,并完成一系列截获瞄准动作。
报告:“导弹准备好!”指挥员王义生司令员下令:“发射!”
我果断按下发射按钮,导弹迅速离梁飞向靶机,一下子钻进了靶机的尾喷管,飞机凌空爆炸,歼-10试飞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04年的元旦,我和战友们驾驶6架歼-10战机,从沙漠试飞基地胜利凯旋回到了阎良试飞基地。
那是新年的第一天,理应给战友们发一个贺年短信,我用一首诗表达了我的喜悦心情。
一轮旭日喷薄出
爆竹一声旧岁除
羊年万事皆顺意
决战千里如坦途
风霜雷电何所惧
航空报国苦亦足
宏图再展期我辈
携手来年共征途
歼-10试飞的成功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荣誉,2004年我荣立空军一等功,被授予功勋试飞员的荣誉称号;2007年,国家科学大会上,歼-10战机研制项目获得了最高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试飞的历程是艰辛而寂寞的,而成功给了我们无上的荣光,就像试飞英雄雷强所说的那样:感谢为我的人生插上翅膀的试飞事业,感谢试飞生涯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歼-10试飞成功过去14年后,我特别怀念我的恩师,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聪,尽管我们在工作中有争论,但我从宋总身上学到了一名科学家对祖国航空事业深深的爱与执着。去年3月22日,在即将迎来歼-10飞机首飞18周年之际,宋老悄然离世,我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对宋老的离去表示深深的哀思。
歼-10试飞成功后不久的2004年底,我离开了试飞部队,去追寻我的另一个梦想——做一名会飞的思想者,我开始从事空军作战和军事理论研究工作。2009年,我所撰写的专著《试飞员与试飞驾驶技术概论》获得空军军事学术最高奖——刘亚楼军事学术奖。就这样,我渐渐从一名试飞员成功转身为一名学术研究人员,但我依然关注战友们的试飞事业。
2011年1月11日,一个消息在网上传开,国产四代隐身战机歼-20首飞成功了。我第一时间给我的学生李刚打去了电话,因为驾驶歼-20首飞的就是他。关于歼-20首飞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那天我因为刚调到北京不久,为了熟悉北京的大街小巷,我独自在街上散步。突然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电话那头的人说他是中央电视台的,我害怕是诈骗就赶紧把电话掐了,电话再次打进来我才知道是真的。CCTV-4的《今日关注》节目要做一期关于歼-20的直播节目,我被他们选为嘉宾,就这样我第一次上电视了。
是李刚和所有歼-20试飞团队的战友给了我力量。我说作为曾经的试飞员,我首先要向歼-20试飞团队所有的战友表示祝贺和感谢,你们是好样的,我为你们加油!
2011年9月,航母辽宁舰第一次出海,媒体对此进行了高密度的报道,有些专家预测此次航母出海是为了舰载机上舰试飞,我给出了不同观点,我认为舰载机歼-15的首次着舰应当在2012年的11月份。
2012年11月23日,航母舰载机歼-15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我的战友用行动印证了我的预言。首批舰载机着舰试飞员团队中有3名是我曾经的学员,而舰载机试飞的总指挥是我的战友邹建国。
2014年9月17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为舰载机试飞作出的突出贡献的邹建国记一等功,空军司令员马晓天亲自为邹建国颁发立功证书。
航母和舰载机是中国几代航空人和海军的梦想。100多年前,美国人尤金伊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舰载起飞和着陆,一百年后,中国人终于圆了自己的百年梦想。我在12月26日的参考消息上发表文章,对航母舰载机试飞的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航母元年。
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井喷式发展,几乎一年一个大型号,继2011年歼-20首飞,2012年舰载机首次着舰之后,2013年1月26日我国第一款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成功首飞。
我为战友们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我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文章《为运20鼓掌,坚定国防投入决心》。
去年7月6号,首飞不到3年半的时间运-20就装备空军。中国空军向大国空军战略空军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由5年前我的最后一次告别飞行所引发的回忆滔滔不绝,而此刻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最后一次驾驶战鹰俯瞰大地的那一刻。几乎失之交臂的猎鹰飞机就在我的手中,以这样一种方式告别蓝天我无怨无悔。
我对后舱的战友阮明喊了一声:“我来了!”然后从容地接过驾驶杆,在完成了一套我独创的“区间变向”机动后,我驾驶战鹰在机场上空盘旋。那一刻,回忆像一幕幕电影在我脑海中翻转。40多年前,在家乡杭州西子湖畔,我翘首蓝天遥望翱翔的战鹰,飞翔之梦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40多年后,在我俯瞰的城市街道里,会不会也有一个小孩正在仰望蓝天,从而筑起他的飞翔之梦呢……
俯瞰大地,我感慨万千:当年那个翘首蓝天的少年,如今驾驶着最先进的国产战机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我的飞翔人生似乎印证了中国空军新时代的发展历程。66年来,一代代战机记下了中国航空发展的艰难脚步,一代代航空人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筑起了祖国空天的钢铁长城。
一张张陈旧的照片记录了过去的辉煌,一张张年轻的笑脸脸写下了对祖国的忠诚。
我在想,一个民族的飞翔历史不是写在书里,也不是写在空中,而是写每一个眺望蓝天的眼神里,写在每一个飞行者翱翔的轨迹中!
天空是永恒的主宰
而我们只是匆匆过客
翱翔抑或坠落
命运由时光去勾勒
做一只孤独的飞鹤
无论大地峥嵘与萧瑟
张开生命的翅膀
融入岁月的长河
引吭高歌
哪怕歌声鲁莽而羞涩
因为即使征程荆棘坎坷
终点都将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