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事
当前位置:国防军事频道 > 国防知识 > 武器装备 > 正文

59式坦克:铁骑纵横六十年(2)

2019-12-12 17:57:42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建元 王晓煊 田宏亮
分享: 微信 微博

“初心”不改的“五对轮”

与“砺剑人”精测严试遥相呼应,又与指战员鏖战疆场一脉相承的,是此后军工人对59式坦克殚精竭虑的不断改进。

59-1式坦克在炮盾上方安装激光测距仪,车体增装红外大灯,车顶加装“伪装天线”;59-2型坦克更是融合了诸多现代先进技术……

随着一再改进,59式坦克炮塔的形状从“圆滚滚”渐渐变得“见棱见角”;坦克炮的口径从100毫米到105毫米再到125毫米;车身加装了烟幕弹发射器、复合装甲板等等。

其型号也从59-1变成了59-2再到59-1A、59-2A等等。每一次改进,都使该型坦克机动性、防护性、火力与通信能力不断增强,都使它向实战需求贴近与靠拢。

很多细心的装甲部队官兵都知道那张“59式坦克家族谱”,它的结构纷繁复杂,且不说去理清每种型号的来龙去脉,即使要说明白其衍生型号的种类,也必须下一番功夫。

其中,每一根线条都对应着一次改进,每一次升级都凝结着研发人员的心血。每一次改进,都彰显着该型坦克似乎永无穷尽的潜力。

也正是基于这种“我们一直在路上”的改进,59式坦克才得以在60年的风风雨雨中,一直纵横疆场、捍卫和平。

同样的改进也体现在不同型号的试验车和外贸车辆上。有时候改动之大,让人甚至已经看不出坦克本体,只能通过底盘上“初心”不改的5对负重轮来辨认。

不断改进升级,不断赋能强能。在我国一代代军工人的努力下,59式坦克的性能及战术技术指标一直在追赶同时代的先进主战坦克。世界上二代坦克出现时,它能抗衡二代坦克。三代坦克问世时,在某些作战环境下,它仍能向三代坦克“亮剑”。

即使现在,59式坦克的改进升级还在继续。“魔改”不已的背后,是59式坦克的存量庞大、改装效费比高,更是因其适应性强、潜力很大。

在2017年我国军工集团主办的“装甲与反装甲日”上,以59式坦克为基础改进的步兵战车公开亮相;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以59式坦克为基础改进的坦克支援车也进入人们视野。

这些车型的问世,不禁让人再生感慨,看来没有什么能阻止59式坦克改进升级的步伐!这一现象的出现,也让人不由得猜测,59式坦克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它的历史似乎还将继续谱写。

履痕前伸的方向,是更广阔的战场

有人说退役军人的伟大之处,在于难舍军营仍闻令而行。其实,对退役装备来说也是如此。

随着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大量59式坦克面临着退役。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会与其他退役装备一样悄然离去,转身奔赴新的“战场”。

北京昌平南口镇,与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等著名景点相距不远,坐落着亚洲唯一的一座坦克博物馆。在该博物馆馆藏展品中,就有曾经叱咤风云的59式坦克。

在一些训练场上,如果我们仔细寻找,也能找到59式坦克的身影。它们以一种坦克教练车的形式出现,仍在为强军目标的实现奉献着能量。

为使学兵在体验上与驾驶新型坦克一致,这些59式坦克被“改头换面”,钢板焊接成模型炮塔、加宽页子板、加长车体……一番“打扮”过后,它们就有了与新型坦克相同的尺寸外形。

同时,它们被换装上新型坦克的驾驶椅、潜望镜、仪表板以及其他操纵件,用以给驾驶员提供与新型坦克一致的操作环境与感受。

科研人员还对原车车体、炮塔等部位进行切割,降低车体总重量,以达到与新型坦克相似的动力和机动性。

英雄不老,最本质的含义或许是其精神不老。

履痕前伸的方向,是更广阔的战场。这也许可以作为59式坦克老当益壮的写照。

在一些院校,59式坦克仍在被用来帮助学员了解坦克基本构造;在一些军史场馆,59式坦克诉说着峥嵘岁月与铁血荣光……甚至在新型弹药试验中,也有59式坦克的身影。它们作为靶车,以最炫目、最热烈的方式,释放出服务强军的最后力量。

“作为我军装甲兵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象征,59式坦克一度撑起了我国装甲部队的半壁江山。”有专家曾这样评价说。

其实,专家的介绍还有下一句,“它的成长与发展,为我国的装甲装备建设夯实了牢靠根基”。

事实也的确如此。59式坦克的另一长远影响是促进了坦克制造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

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的科研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逐渐摆脱单纯仿制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我国坦克从仿研仿制到自主研制的跨越。

从99A到外贸型VT-4、VT-5坦克甚至到今后更多的最新型坦克,国产坦克的履带印迹注定会更远、更新。这种印迹的前伸,既是59式坦克所凝聚的精神的前伸,也是我国坦克研发科技工作者初心的前伸。

热点推荐

又逢“12•13”,今天我们讲四个故事

又逢“12•13”,今天我们讲四个故事

南京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艺术和政治之都也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千百年来

2019.12.15 新华社

新华网评: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时间无情流逝,照片墙的灯,熄了一盏又一盏。

2019.12.13 新华网

央视:国家公祭日 让历史痛感化为奋进的力量

原标题:把历史痛感转化为奋进力量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之祭,民之愿”。

2019.12.13 央视
八一军旗耀濠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20周年纪实

八一军旗耀濠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20周年纪实

1999年12月20日,饱经沧桑的澳门,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天,作为国家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依法进驻澳门,担负起履行澳门特别行政区防务的神圣使命。

2019.12.13 新华网

活动聚焦

第五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 2022年征兵宣传专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