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事
当前位置:国防军事频道 > 国防知识 > 武器装备 > 正文

59式坦克:铁骑纵横六十年

2019-12-12 17:57:42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建元 王晓煊 田宏亮
分享: 微信 微博

59式坦克:铁骑纵横六十年

今年是59式坦克定型列装60周年。

60年风雨沧桑。从渤海之滨到昆仑之巅、从北国雪原到南国雨林,59式坦克以铁流滚滚的姿态守卫着广袤国土,捍卫着国家安宁,宽厚的履带在祖国大江南北留下深深印迹。

60年探索跋涉。59式坦克的印迹也是无数优秀中华儿女青春与生命的印迹。他们用忠诚、智慧与汗水,不断为中国版“陆战之王”赋予生命与力量,在战火与硝烟中见证“五对负重轮”的奇迹。

作为国产坦克历史的“第一章”,59式坦克留下的是拓荒开路的精神,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59式坦克,回顾它横贯一个甲子的传奇。

很多人说,看到59式坦克,有一种“邻家大哥”的感觉,朴实、厚重、熟悉而又不乏威严。在很多地方的军博园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可是,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见到59式坦克,却是另一种感觉。厚实的履带式底盘,前伸的坦克炮身管,上扬的高射机枪枪口,一身绿色涂装,加上馆内特有的氛围,一下子把人带回到过去那段峥嵘岁月,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它和它的驾驭者们用钢铁与鲜血、硝烟与汗水熔铸成的无限荣光。

师从“先进”的经典之作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场战争帮助我国下定了研制国产坦克的决心。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给毛主席写信说:“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我们吃了大亏,亏就亏在我们的武器不如人,我们的代价太大了。”

虽然那时新中国百废待兴,但我国还是决定研制自己的武器装备,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坦克。1955年11月,中国从苏联获得新型T-54中型坦克及其改进型T-54A的样车。应我国要求,苏联提供了T-54A中型坦克的全套图纸和生产工艺。1956年4月,我国第一家坦克制造厂——617厂开始动工建设。

T-54中型坦克于1947年开始量产。此后的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坦克。它的测试时间非常长,测试项目很细致,后来迅速成为苏联及华约国家的装甲兵器主力。20世纪后半叶,几乎所有大的武装冲突中都有它的身影。

它的改进型T-54A,出现于1953年左右。新上任的设计师为T-54A加装了新型坦克炮、夜视仪等,技术战术性能得到大幅提升。2年后,苏联就把T-54A的样车、图纸及工艺提供给我国。

从改进基本完成到输入我国,只有短短2年。对T-54A的先进性,当时不会有人提出怀疑。甚至有人认为“它们的成功引进,将使我国装甲兵的坦克装备技术水平与世界同步。”

但是,从学习“先进”到转化为国产坦克研发能力的路还很长。现在的人们已无法体会当时研发工作的艰难。

设计师之一的尤凤元曾回忆说,59式坦克先后经历了“中苏混合车”“十四大部件车”等阶段,在摸索中逐步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车的自主研发。其中,仅发动机一项就解决了330多个关键技术难题。

苦心人,天不负。到了1959年,617厂已经可以完全独立生产这种中型坦克,同年的国庆阅兵式上,32辆国产坦克驶过天安门广场。当年年底,这型坦克正式被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坦克。

59式坦克的问世,终结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当时,西方国家惊叹:“中国军队一夜之间有了战力与我们比肩的主战坦克。”

“陆战之王”这样写就铁血荣光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59式坦克已经停止批量生产,但对它的现代化改进工作仍在继续。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依旧能够看到59式坦克的身影。

这种强烈的存在感来自哪里?这种不断现代化的“拔节”来自哪里?当然是来源于起初59式坦克测试时的“蹲苗”。

人们不会忘记那时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人员的付出。为对59式坦克性能进行全面考核,试验团队的官兵不畏艰险与59式坦克一同踏上“砺剑”征程。他们冬至寒地、夏赴热岛,过着“反候鸟”式的生活,在各类复杂极端环境下累计行驶近万公里。

1965年,中国进行第二次核空爆试验。在核爆后的瞬间,8名勇士驾战车通过爆心投影区,以获取装备在遭核武器打击时的珍贵数据。这队战车中,59式坦克赫然在目。

全重34吨,安装有1门100毫米线膛炮、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2挺7.62毫米机枪,火力、防护、机动性能均衡。无数次极限测试,一再彰显出该型坦克的强悍性能。

烈火见真金。1979年,59式坦克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一次边境作战中,某坦克团一营、二营59式坦克如猛虎下山,向前穿插,在规定时间内杀进预定区域,使敌人胆战心惊。三营的坦克临危受命,开赴另外一个战场,一到场就打乱敌人部署,为取得胜利立下奇功,59式坦克因此写就了一段铁血荣光。

人们不会忘记,面对地形复杂的作战环境,为实现作战意图,我军将士驾驶59式坦克顶着枪林弹雨一路前冲。途中,车队被一块突出的崖石挡住去路,敌军向我坦克车队猛烈攻击。危急关头,政治指导员林梦珠当机立断,指挥驾驶员加大油门,用坦克的钢铁身躯冲撞崖石。连撞5次,崖石被撞碎,通道被打通。

坦克车队继续前冲,这次战斗的胜局也由此被锁定。战后,有人说,这次胜利是用59式坦克“撞”出来的。

现在想来,这话语虽然简短,但中肯真诚。其中,既有着指战员们不伐己功、不矜其能的谦逊,也有着对59式坦克优异性能的由衷夸奖与肯定。

热点推荐

又逢“12•13”,今天我们讲四个故事

又逢“12•13”,今天我们讲四个故事

南京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艺术和政治之都也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千百年来

2019.12.15 新华社

新华网评: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时间无情流逝,照片墙的灯,熄了一盏又一盏。

2019.12.13 新华网

央视:国家公祭日 让历史痛感化为奋进的力量

原标题:把历史痛感转化为奋进力量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之祭,民之愿”。

2019.12.13 央视
八一军旗耀濠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20周年纪实

八一军旗耀濠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20周年纪实

1999年12月20日,饱经沧桑的澳门,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天,作为国家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依法进驻澳门,担负起履行澳门特别行政区防务的神圣使命。

2019.12.13 新华网

活动聚焦

第五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 2022年征兵宣传专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