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事
当前位置:国防军事频道 > 国防文化 > 动态信息 > 正文

几十年老电影变身4K高清,胶片修复让红色经典永不褪色

2022-06-15 11:14:16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 微信 微博

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经过数字化修复焕发新光彩

擦亮历史光影  彰显经典魅力

■解放军报记者 潘 娣 通讯员 何楚洋 吴 维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前不久,经过数字化修复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登陆全国院线。许多观众说,主题曲《我的祖国》婉转动听的旋律一响起,便勾起心底的情感,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

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是共和国最深厚的底色。73年前,新中国首部故事片《桥》诞生。斗转星移,岁月流金,一部部描绘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革命历程、再现革命先烈英雄形象的红色电影成为经典,给一代代中国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我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复工程”启动10余年来,老电影胶片数字化修复、存档工作持续推进,许多经过修复的红色经典电影重回银幕。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红色经典电影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激励后人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几十年老电影变身4K高清,胶片修复让红色经典永不褪色

修复师在物理修复受损胶片。苏琦摄

回响

红色经典再现院线银幕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家住湖南省岳阳市的老党员李友来,始终记得他作为乡村电影放映员时,放映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听到的这句台词。

2021年,首部黑白转彩色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登陆全国院线。和李友来一样,各地观众走进影院重温经典。“这修复的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不少观众表示。

红色经典电影为何能历经岁月而不褪色,仍吸引观众观看、回响不断?

“红色经典电影与党的发展历程、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一位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学者说,红色经典电影植根于我党我军可歌可泣的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激励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这也是红色经典电影穿越时空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原因。

一部红色经典承载一段历史记忆。6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抗美援朝战争故事片《上甘岭》上映。影片中,在守住坑道的艰难时刻,卫生员唱起《我的祖国》鼓励战友们。从此,这首歌萦绕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耳畔。

电影主创人员曾集体赴朝鲜前线实地考察,采访100多位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官兵,还原出武器与敌悬殊、坑道条件艰苦、断水断粮坚守等细节,展现了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团结一心、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拥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过去十里八乡,只要听说哪里放电影,小孩子们就会赶过去。”李友来说,红色电影陪伴着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蓬勃发展。《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永不消逝的电波》《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一大批革命题材电影登上银幕。据统计,1965年出品的战争故事片《地道战》,创造30亿人次的观看纪录;20世纪90年代初,以三大战役为题材的电影《大决战》上映当年,在一张电影票一两元的情况下,全国票房突破1亿元。

大半个世纪过去,红色经典的银幕记忆并未褪色。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正式售票后,修复后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电影票最快售罄的国产影片之一;《上甘岭》《地道战》等红色经典电影修复后在全国各地重映;湖南长沙等地影院专门开设“红色经典放映厅”放映红色经典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举办各类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让观众重温红色记忆。

一部部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的红色经典电影,用光影展现百年征程、抒写民族梦想。

几十年老电影变身4K高清,胶片修复让红色经典永不褪色

修复师在进行红色经典电影修复工作。龙新斌摄

修复

“胶片医生”队伍日益壮大

2020年9月,习主席在湖南长沙考察期间,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听取园区负责人介绍运用4K技术修复的老电影《开国大典》等特色产品。习主席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向灵敏至今感到庆幸。2021年5月,大学毕业的她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选择了一份特殊的工作——电影修复师。“能够修复红色经典电影,我感到很自豪。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我愿意精益求精做好红色经典电影修复工作。”她说。

红色经典电影大多以胶片方式存储。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等原因,胶片容易出现发霉、变形、掉色、划伤等问题,保护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为了让老电影焕发新光彩,近年来,原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资料馆、西安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等,积极运用数字化修复技术,对红色胶片电影进行抢救式保护修复。

“电影修复工作者就像‘胶片医生’,修复前需要经过‘检查’‘会诊’等多个步骤,才能为影片量身定制最终的修复方案。”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制作室胶片资料修复队工程师李慧琴介绍,一部老电影修复的复杂艰难程度,不亚于制作一部新片。

用药剂手动擦拭,对胶片的画面缺失、齿孔破损、撕裂断裂等部分逐一修补,使用精密扫描仪一帧一帧进行4K高清扫描,然后逐帧处理霉斑、掉色、划痕、闪烁、噪声、变色、模糊等画面问题……历经数十道工序、数千个小时后,老电影才换了新颜。

“修复老电影不仅需要深厚的情怀,更需要精湛的技术与超强的耐心。”李慧琴介绍,一部4K修复版影片一般有十几万帧画面,修复师有时一天只能修复几帧画面。截至今年5月底,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已完成61部红色电影的自主数字化修复,总时长3150分钟。

2021年10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完成我国首部黑白转彩色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修复工作。为了确定片中男主角所穿军服的颜色,修复师们查阅大量历史资料,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核对相关军服文物。最终,片长116分钟、由16.5万帧画面构成的电影,耗时7个多月修复完成。

令人欣喜的是,修复师这一在许多人眼中“枯燥”的职业,正吸引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加入。广州大学粤港澳影视艺术研究院院长陶冶介绍,随着电影修复技术和相关工作的不断发展,电影修复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报考相关专业,致力于让经典电影重现光彩。

从事电影修复工作多年的修复师吴一雯告诉记者:“让红色电影焕发新生机,事关红色基因传承赓续,我们必须接过这一棒,当好‘胶片医生’,让红色经典永不褪色。”

2021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电影档案保护利用工程”,要求对现有电影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与存储。随着电影修复事业的蓬勃发展,红色经典电影将穿越时光、历久弥新。

几十年老电影变身4K高清,胶片修复让红色经典永不褪色

传承

国防教育效应持续释放

“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要尽一切力量,去为人民服务。”3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竹第二小学的师生观看了彩色修复后的红色经典电影《雷锋》。看着高清彩色电影银幕上的“雷锋叔叔”,学生们在赞叹数字技术的同时,重温了雷锋的感人事迹。

参与影片数字化修复工作的修复者们,同样被雷锋事迹深深感染。“数字化修复的过程也是接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过程。通过修复电影,我对雷锋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年轻战士,是值得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学生志愿者刘小茹表示。

重温经典,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与传承。

2021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辽宁省在全省开展“红色电影之旅”活动,展映修复后的《上甘岭》等20多部红色经典电影。不少观众在观影后,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表达敬意与哀思。

几千公里外的浙江,一年一度的全民观影计划活动也在展开。2021年10月,2022年度全民国防教育万映计划公益展映活动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影视城启动。自2009年以来,展映活动坚持用电影讲述国防故事,在全国陆续建起300个“国防万映特色影院”。这项活动开展13年来,累计组织放映修复后的红色经典电影、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18万场。

“红色经典电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载体。”多年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的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发挥红色经典电影的国防教育功能,黑龙江省龙江县一家“国防教育特色影院”探索尝试红色经典电影“专厅专用”。他们利用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集中组织红色经典电影免费展播,受到当地群众广泛好评。

“修复后的红色电影,视觉效果更好、感染力更强,教育作用也更明显。”河北邯郸的电影放映员魏少先,在家乡办起红色电影博物馆,收藏了数千部红色电影,对红色电影修复工作的意义感触颇深。

令人欣喜的是,红色经典电影修复工作没有止步于保护和上映。围绕红色经典IP,各地正深入挖掘资源,充分释放其教育效能。在浙江衢州,红色经典电影海报展走进校园,为师生送上“红色文化盛宴”;在江西宜春,“红色电影助双减”活动启动,千余名师生和家长共上一堂“红色电影教育课”;在湖南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红色专题视频制作等主题讲座,吸引线上、线下超过12万人次学习……

在修复师手中焕发新光彩的红色经典电影,成为新时代的“票房热门”,也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正如一位观众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再现银幕,不仅是为了怀旧,更是为了传承。

几十年老电影变身4K高清,胶片修复让红色经典永不褪色

热点推荐

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1935年,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南渡乌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2022.11.15 中国国防报
这群火箭军官兵坚守地下"龙宫",在默默无闻中孕育惊天雷霆

这群火箭军官兵坚守地下"龙宫",在默默无闻中孕育惊天雷霆

他们坚守在地下“龙宫”,常年担负导弹测试操作、维护保养任务,将青春热血融入练兵备战,精心呵护着大国长剑,在默默无闻中孕育着惊天雷霆。

2022.11.15 解放军报
梦天舱内,神十四航天员解锁“太空划船机”

梦天舱内,神十四航天员解锁“太空划船机”

梦天实验舱对接空间站组合体,完成“T”字基本构型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梦天舱内完成了货包整理、设备安装等工作,并且解锁了“太空划船机”——微重力抗阻锻炼装置。

2022.11.15 载人航天小喇叭微博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军队党务公开规定(试行)》

解放军报北京11月14日电 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日前印发《军队党务公开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2022.11.15 解放军报
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有了全新身份

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有了全新身份

她是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之一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她是飞行梯队长机飞行员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她又驾机带队飞过天安门……这位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如今有了全新身份成功圆梦她

2022.11.15 央视军事微信公号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3星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3星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5日9时3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2.11.15 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舟四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天舟四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李国利、邓孟)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5日7时21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2022.11.15 新华网
中国航展见证高新科技与共享市场

中国航展见证高新科技与共享市场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批中外航空航天高精尖科技产品齐聚广东珠海,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座中国南方的港口城市。

2022.11.14 新华社
一家四代从军是什么体验?

一家四代从军是什么体验?

参军入伍,不负韶华一家连续几代接力从军,薪火相传是什么样的体验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四代接力从军,85年家国情怀今年9月

2022.11.14 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号
180秒回顾2022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180秒回顾2022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举行。新华网带大家180秒回顾航展的高燃瞬间。

2022.11.14 新华社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于明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于明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按计划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5日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2022.11.14 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舟五号发射任务全回顾

天舟五号发射任务全回顾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并顺利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与不懈工作。

2022.11.14 新华网
披星迎霞!看地靶实弹训练超燃现场

披星迎霞!看地靶实弹训练超燃现场

日前,滇东大地某机场,战鹰列阵,蓄势待发。“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数架战机刺破夜幕直扑某指定空域。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的拂晓飞行训练及实战化地靶实弹训练拉开序幕。

2022.11.14 南部战区微信公号
“那一年,我们能展示的飞机只有三四架……”

“那一年,我们能展示的飞机只有三四架……”

第14届中国航展圆满收官航空摄像师周闽26年来拍下100多万张中国战机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和技术创新的飞跃发展周闽是一名专业航空摄像师也是一名空军后代受他父亲影响从小

2022.11.14 央视军事微信公号

活动聚焦

第五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 2022年征兵宣传专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