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事
当前位置:国防军事频道 > 国防科工 > 动态信息 > 正文

因一件事北斗二号差点夭折,他被深深刺痛……

2022-09-28 12:58:45 来源:央视新闻
分享: 微信 微博

从2000年10月北斗一号第一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到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升空,20年来,44次发射,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星网”导航全球的时代。

近日,《面对面》专访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讲述北斗卫星背后的故事。

三年时间攻克技术难题  发射成功时距截止时间仅剩2小时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立项。已经有22年工作经验、曾参与多个重大项目研制的谢军出任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他回忆说,“从2004年到2007年,这可能是我当总师最难的一个时期。”

640-5.gif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北斗一号的基础上,从原来只为中国提供服务,扩展到覆盖亚太地区,需要14颗卫星支持,同时还要攻克一些基础性的难题。

但根据国际电联规定,导航卫星的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资源自申请日起时限为7年,超时不用自动作废。这意味着,他和团队只有三年时间攻破基础性的难题,并在2007年4月17日之前把卫星送上太空。

640-2.gif     

2007年4月14日凌晨,北斗二号系统第一颗中圆轨道试验卫星被成功送入太空。但这距离履行国际电联的规定还差一个关键动作。

谢军:不光要把卫星发上去,还要把卫星所携带的无线电信号发射到地面,接收到信号。卫星的微波部件上天之前,可能会在地面携带一些潮气,还没释放干净,一种微波现象可能就会产生放电,把设备表面烧蚀,可能影响产品的功能。

2007年4月16日20时14分,谢军果断做出决定,下令试验卫星上的有效载荷产品加电开机。1小时32分钟后,地面系统正确接收到了卫星播发的导航信号,这一刻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空间频率申请失效时间仅剩2个小时。

640.png?x-oss-process=style/w10     

谢军说这是具有风险且成功的一次决策,“我觉得有一定的幸运成分,我们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但不是简单盲目,还是要大量地面实验数据支持。”

进口原子钟无法按时供货 他们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原子钟

从2004年立项到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从北斗一号的20米到30米,提高为水平和高程均为10米,接近当时的GPS民用标准。

定位精度的提高需要卫星上多项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支撑,这其中就包括有着“导航卫星心脏”之称的原子钟。

640-3.jpeg?x-oss-process=style/w10     

2006年,由于进口原子钟无法按时供货,致使北斗二号建设工程差点夭折,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谢军。他认识到,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中国必须要有独立的时频基准系统,这就需要突破原子钟这一技术难关。

谢军:在工程立项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个东西怎么可能完成?我们几家单位在北斗二号做原子钟的时候都非常困难,经常到卫星总体需要交付原子钟的时候,都是紧赶慢赶、连滚带爬,不能按时交付。

当时,研制出的第一台星上原子钟产品在工作中经常信号突跳,精度很差。谢军自己的专业也不是研究原子钟的,他只能泡在一线上,和研制原子钟的专家一起分析问题,想方设法攻克难关,三年之后,他们跨过了原子钟这道坎。

640-3.gif     

北斗卫星目前使用的原子钟授时精度相当于300万年仅有1秒的误差,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因一件事北斗二号差点夭折,他被深深刺痛……

“为国家的重大工程贡献力量一定要把本职工作干好”

在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后,谢军开始担任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这期间,谢军长期连续工作,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每一次醒来后,他都立即赶回岗位。

谢军回忆,“有一年除夕我们就在单位,大家在食堂吃饺子,吃着吃着就没人了,马上又回去测试了。”

谢军:那个过程感觉不轻松,但是大家感觉到能为国家的重大工程贡献一份力量,一定要把本职工作干好。

640-2.jpeg?x-oss-process=style/w10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北斗全球组网就此完成。北斗三号卫星所有单机的国产化率从80%提高到了100%,这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640-4.gif     

同时,谢军和团队启动了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发展体系的论证,开始了关键技术攻关,到2035年之前,他们要设计构建一个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授时导航定位体系。

谢军:现在基本上是地表以及地表上空1000公里的范围内让用户得到很好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下一个系统要解决更高的空间。从定位的精度上,要解决像现在大家都在期望的自动驾驶等厘米级的导航需求。

热点推荐

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1935年,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南渡乌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2022.11.15 中国国防报
这群火箭军官兵坚守地下"龙宫",在默默无闻中孕育惊天雷霆

这群火箭军官兵坚守地下"龙宫",在默默无闻中孕育惊天雷霆

他们坚守在地下“龙宫”,常年担负导弹测试操作、维护保养任务,将青春热血融入练兵备战,精心呵护着大国长剑,在默默无闻中孕育着惊天雷霆。

2022.11.15 解放军报
梦天舱内,神十四航天员解锁“太空划船机”

梦天舱内,神十四航天员解锁“太空划船机”

梦天实验舱对接空间站组合体,完成“T”字基本构型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梦天舱内完成了货包整理、设备安装等工作,并且解锁了“太空划船机”——微重力抗阻锻炼装置。

2022.11.15 载人航天小喇叭微博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军队党务公开规定(试行)》

解放军报北京11月14日电 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日前印发《军队党务公开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2022.11.15 解放军报
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有了全新身份

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有了全新身份

她是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之一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她是飞行梯队长机飞行员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她又驾机带队飞过天安门……这位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如今有了全新身份成功圆梦她

2022.11.15 央视军事微信公号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3星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3星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5日9时3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2.11.15 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舟四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天舟四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李国利、邓孟)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5日7时21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2022.11.15 新华网
中国航展见证高新科技与共享市场

中国航展见证高新科技与共享市场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批中外航空航天高精尖科技产品齐聚广东珠海,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座中国南方的港口城市。

2022.11.14 新华社
一家四代从军是什么体验?

一家四代从军是什么体验?

参军入伍,不负韶华一家连续几代接力从军,薪火相传是什么样的体验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四代接力从军,85年家国情怀今年9月

2022.11.14 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号
180秒回顾2022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180秒回顾2022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举行。新华网带大家180秒回顾航展的高燃瞬间。

2022.11.14 新华社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于明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于明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按计划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5日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2022.11.14 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舟五号发射任务全回顾

天舟五号发射任务全回顾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并顺利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与不懈工作。

2022.11.14 新华网
披星迎霞!看地靶实弹训练超燃现场

披星迎霞!看地靶实弹训练超燃现场

日前,滇东大地某机场,战鹰列阵,蓄势待发。“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数架战机刺破夜幕直扑某指定空域。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的拂晓飞行训练及实战化地靶实弹训练拉开序幕。

2022.11.14 南部战区微信公号
“那一年,我们能展示的飞机只有三四架……”

“那一年,我们能展示的飞机只有三四架……”

第14届中国航展圆满收官航空摄像师周闽26年来拍下100多万张中国战机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和技术创新的飞跃发展周闽是一名专业航空摄像师也是一名空军后代受他父亲影响从小

2022.11.14 央视军事微信公号

活动聚焦

第五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 2022年征兵宣传专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