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事
当前位置:国防军事频道 > 国防科工 > 动态信息 > 正文

金银滩、原子城,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2022-07-06 11:18:57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青海频道 作者:姜峰
分享: 微信 微博

青海湖北岸,金银滩草原。

1939年,一支电影摄制组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取景。随行采风的,还有一位26岁的作曲家。

当地有一位叫卓玛的藏族姑娘,面容美丽,能歌善舞,不仅吸引摄制组给她安排了个角色,也吸引了那位年轻的作曲家。在一次独处时,卓玛察觉到了对方投来的灼热目光,于是用牧羊鞭轻轻地打了他一鞭子。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9005276542511605643&skey=@crypt_e5bdb002_b944e94c2b229b1dbcf190fbe8bda146&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x-oss-process=style/w10     

今日金银滩。姜峰摄

就在这欲语还休的微妙情感刚刚萌芽时,摄制组完成了取景,年轻的作曲家也满怀惆怅地离开了卓玛和草原。返程路上,他想起卓玛唱过的民歌,剪不断、理还乱的一番离愁别绪间,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他即兴将民歌改编成了一首歌曲。

这部电影的拷贝,如今已很难再见到。而无心插柳的际遇,却成就了作曲家王洛宾的不朽名作——《在那遥远的地方》。

过了20年,又有一大批人千里迢迢来到了这片草原。

此地,已成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县城。去往海晏县的一路上,你会发现,有一条铁路也通往那里——在地广人稀的高海拔牧区,这并不多见——而且通到县城后,铁路又往西北方的湟水河上游延伸了20公里,才在金银滩草原的深处宣告到达了尽头,终点处有一个十分不起眼的火车站台——1964年的一个深夜,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这里被装上零次专列,运去的新疆罗布泊。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1823316502350030312&skey=@crypt_e5bdb002_b944e94c2b229b1dbcf190fbe8bda146&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x-oss-process=style/w10     

上星站旧址。姜峰摄

这里就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核航弹、核导弹、核潜艇导弹都产自于此——位于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大草原的中国原子城,代号221。

战略核武、大国重器,它的故事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都是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的,戈壁滩上升起的蘑菇云令国人印象极其深刻,因此很多人一直误以为这些核武器是在新疆秘密研制的。

其实不然,大国重器、青海铸造

1958年,代号为221的中国核武器工程正式启动。当年7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批准了选址报告,选定在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创建221基地。

基地选在这里,我分析有两个原因:其一,研制核武器,首先要保密,选在远离人烟的地方最好,那么地广人稀的金银滩草原无疑是合适的;其二,基地还要养活大批的科研人员、干部工人、部队战士,必须保证生产生活物资的及时供应,因此也不能选址在太偏僻的地方——金银滩草原距离西宁市中心只有100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为了这座基地,还修了一条38.9公里长的铁路专线,因此物资和交通保障是没有问题的——真要是在戈壁滩上研制核武器,别说物资供应,就是喝水都成问题。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5794971621078159835&skey=@crypt_e5bdb002_b944e94c2b229b1dbcf190fbe8bda146&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x-oss-process=style/w10     

221基地一分厂旧址。姜峰摄

然而,高原的恶劣自然环境,却是无法改变的。

金银滩平均海拔3100米,年均气温只有0.4摄氏度,也就是说一年到头勉强生活在零度以上。我出差时在那里住过两回,一次是季节很好的8月份,结果晚上冻得和衣而眠;一次是9月下旬,草原的远山上已覆盖着薄薄的积雪,所幸住所早早就供上了暖气。

国庆献礼片,就经常以两弹一星为题材。1999年的《横空出世》,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相遇篇),画风都是沙尘扑面而来的大漠戈壁——这其实是导演在迎合观众的心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弹一星先驱者们,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告别亲人,奔赴221基地,一直在和高寒缺氧的环境勇敢地作战。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1991540367605501283&skey=@crypt_e5bdb002_b944e94c2b229b1dbcf190fbe8bda146&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x-oss-process=style/w10     

221基地爆轰试验场旧址。姜峰摄

当时负责基地建设的李觉将军,在回忆录里就写到:这里水烧不到沸点,饭煮不到全熟,一年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袄,很多人都出现缺氧、水肿等病症。特别是基地刚起步的时候,恰恰赶上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是填饱肚子要紧,还是搞核武器要紧?

事分轻重缓急。填饱肚子是眼前的要紧事,搞核武器是给未来上个保险,两者都不可偏废。陈毅元帅说,“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还跑到各大军区为221基地化缘。张爱萍将军说得更形象,“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就这样,221基地继续上马,基地人员的伙食标准是这样的:每人每天不到一斤粮、每天一钱油和一角钱的干菜汤。

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困境不是阻碍人前行的藩篱,软弱才是

如今,这座神秘的原子城,早已人去楼空,遗迹尚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这里的黄金期。七十年代后期,221基地完成了向四川绵阳的战略转移。根据国家战略部署调整,1987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撤销221基地的决定。1994年,移交给了海北藏族自治州,成为当地的州府所在地。1995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对世界宣告全面退役。

基地上万名职工,也随之合理安置到了全国各地,如今极少还有留在金银滩的老职工。经过环境整治,基地周边的水样,全部达到了一级饮用水的标准。

因此,曾经拥有18个厂区和4个生活区的221基地,如今厂区的建筑还在,但人都走了,设施也都送到了纪念馆,只留下空荡荡的厂房。由于海北州将州府搬到了这里,所以基地的生活区仍然被使用着,老剧院、地下指挥中心、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的一排排写满毛主席语录的三层苏式宿舍,与现实的柴米油盐生活就这样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生活区的三层老式宿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jpg?x-oss-process=style/w10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的黄楼。姜峰摄

对一般游客来说,人去楼空的厂区确实是没什么可看的,很多场景需要脑补:

比如,18个厂区里的1分厂,负责生产加工铀部件和无线电系统,被称为弹头加工厂,也就是生产核武器的最精密部位,曾是整座基地保密等级最高的地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今,被整体接收,成为当地一座火电厂的厂部。

2分厂,负责炸药的加工,以及核武器的组装,被称为总装厂。游客可以自由进入参观,厂区很大,不用买门票,因为厂房里的所有建筑都是空的,除了见证过历史的斑驳的墙壁,再无其他。当年,出于保密和安全的需要,2分厂的33栋建筑物全部是掩体或半掩体,通过特意设计的房顶,如果从高空卫星俯瞰的话,和旁边的草原平地看不出差别。就在这个2分厂的215车间,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总装。

原子城二分厂209工号部分复原的旧貌.jpg?x-oss-process=style/w10

221基地二分厂209工号部分复原的旧貌。姜峰摄

1964年,总装完毕的这颗原子弹,被送出了2分厂,运到了500米外的铁路专线的终点——上星站,再通过零次专列运往新疆罗布泊。据当时工作人员回忆,原子弹运上专列的过程,一切都是在夜间秘密进行的,没有任何特别的仪式,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是一次普通的货物运输。专列的窗户全程拉着窗帘,车上的工作人员也不许往外看,运送的什么,运到哪里去,一概不透露。

直到10月16日下午15时,秘密运抵罗布泊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张爱萍将军第一时间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情况,当时周总理正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音乐歌舞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当他把这一喜讯告诉大家时,全场“炸”了,周总理说:“别把地板蹦塌了!”

《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陈凯歌,当时正在上小学,他回忆,“整个北京的人仿佛倾城而出,漫天飞舞的都是《人民日报》号外。”他抢到了一张号外——套红的大标题,写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幕,国宝级演员李雪健也忘不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他被邀请出演《横空出世》里的将军,“《人民日报》号外上登的原子弹爆炸的照片,和人们手拿《人民日报》相互传阅的激动场面,又出现在我眼前。”

横空出世,背后是很多人的默默奉献,乃至牺牲。

221基地的工作人员们,只留下过唯一一张私人照片。

四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她们刚刚来到金银滩草原时,在自己居住的帐篷前留下了一张生活照。为了保密,从基地建成到退役,所有人员都严禁私自拍照。初来乍到的她们,拍下这张照片后才得知禁令,于是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收藏起来,一藏就是几十年。直到基地退役后,海北州筹建原子城纪念馆,向老员工们征集展品,在一再声明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纪律意识极强的四姐妹,才公开了这张基地历史上唯一的私人留影。

为了这项崇高而隐秘的事业,太多人不要说影像,就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其中也包括大人物。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以中微子的存在和介子的衰变等科学成就名扬海内外的世界级科学家王淦昌,突然就从国际科学界神秘消失了,他改名王金,为了祖国的核事业隐姓埋名18年,直到1978年才回到公众的视野。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3270287614776115494&skey=@crypt_e5bdb002_b944e94c2b229b1dbcf190fbe8bda146&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x-oss-process=style/w10     

原子城的旗帜永远飘扬。姜峰摄

我国先后为23位科学家颁发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功勋科学家都在青海的221基地工作过。这里面,郭永怀是以烈士身份被授予的这份荣誉。在美国时,他的老师是国际航空大师冯·卡门,为了能够顺利回国,他当着所有人的面烧掉了自己研究成果的手稿。1968年12月,他在221基地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于是连夜飞往北京,准备向中央领导当面汇报。谁想到,就在飞机降落到北京首都机场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了跑道——人们寻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他仍然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装有绝密文件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个人的遗体中间,完好无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总在想,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出很多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迹。答案也许就是,1840年以来,一个长期被侮辱被损害的古老民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精气神,从而唤醒了勇于改变自己和世界的集体意识,以及超越现实困难的巨大潜力

离开原子城时,有一幕令我记忆深刻:2分厂偌大的厂区,如今成了当地牧民的草场,大片的羊群悠然自得地“占领”了曾经的原子基地——先驱者们的奉献与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年代、富强中国,我们这些后人才有足够的底气,铸剑为犁、马放南山

(姜峰)

热点推荐

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1935年,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南渡乌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2022.11.15 中国国防报
这群火箭军官兵坚守地下"龙宫",在默默无闻中孕育惊天雷霆

这群火箭军官兵坚守地下"龙宫",在默默无闻中孕育惊天雷霆

他们坚守在地下“龙宫”,常年担负导弹测试操作、维护保养任务,将青春热血融入练兵备战,精心呵护着大国长剑,在默默无闻中孕育着惊天雷霆。

2022.11.15 解放军报
梦天舱内,神十四航天员解锁“太空划船机”

梦天舱内,神十四航天员解锁“太空划船机”

梦天实验舱对接空间站组合体,完成“T”字基本构型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梦天舱内完成了货包整理、设备安装等工作,并且解锁了“太空划船机”——微重力抗阻锻炼装置。

2022.11.15 载人航天小喇叭微博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军队党务公开规定(试行)》

解放军报北京11月14日电 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日前印发《军队党务公开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2022.11.15 解放军报
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有了全新身份

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有了全新身份

她是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之一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她是飞行梯队长机飞行员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她又驾机带队飞过天安门……这位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如今有了全新身份成功圆梦她

2022.11.15 央视军事微信公号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3星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3星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5日9时3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2.11.15 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舟四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天舟四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李国利、邓孟)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5日7时21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2022.11.15 新华网
中国航展见证高新科技与共享市场

中国航展见证高新科技与共享市场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批中外航空航天高精尖科技产品齐聚广东珠海,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座中国南方的港口城市。

2022.11.14 新华社
一家四代从军是什么体验?

一家四代从军是什么体验?

参军入伍,不负韶华一家连续几代接力从军,薪火相传是什么样的体验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四代接力从军,85年家国情怀今年9月

2022.11.14 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号
180秒回顾2022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180秒回顾2022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举行。新华网带大家180秒回顾航展的高燃瞬间。

2022.11.14 新华社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于明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于明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按计划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5日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2022.11.14 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舟五号发射任务全回顾

天舟五号发射任务全回顾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并顺利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与不懈工作。

2022.11.14 新华网
披星迎霞!看地靶实弹训练超燃现场

披星迎霞!看地靶实弹训练超燃现场

日前,滇东大地某机场,战鹰列阵,蓄势待发。“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数架战机刺破夜幕直扑某指定空域。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的拂晓飞行训练及实战化地靶实弹训练拉开序幕。

2022.11.14 南部战区微信公号
“那一年,我们能展示的飞机只有三四架……”

“那一年,我们能展示的飞机只有三四架……”

第14届中国航展圆满收官航空摄像师周闽26年来拍下100多万张中国战机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和技术创新的飞跃发展周闽是一名专业航空摄像师也是一名空军后代受他父亲影响从小

2022.11.14 央视军事微信公号

活动聚焦

第五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 2022年征兵宣传专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