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创新团队,降本增效自主设计制成20项创新成果,获批国家专利1项,报审待批7项,立足无人装备运用创新8项战法训法......近日,新疆克拉玛依军分区彩旗招展,热闹非凡,全体官兵翘首企盼,在庆祝单位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共贺“创客班长”焦中原荣膺新疆军区“卫国戍边标兵个人”载荣归来。
“到了到了,各欢迎方阵准备,3、2、1,开始……”随着指令的发出,鲜花瞬间簇拥,掌声犹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盛大的欢迎仪式上,威风锣鼓震撼人心,神采舞狮跃动生姿。焦中原胸前的勋章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彰显了个人的荣耀,更是该军分区长期以来精心培育与营造良好科创氛围的有力印证,是全体官兵共同的骄傲。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春华秋实。该军分区党委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他们积极作为,多措并举,成立了“士兵创新工作室”,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育模式,并充分发挥军地协调优势,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广泛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来部队授课讲学,同时选派优秀官兵到科研院校、先进单位进行学习交流,不断拓宽官兵的视野,提升其科技素养。
“作为单位创新团队的一员,看到焦班长胸前那枚荣誉勋章,更加坚定了我立足岗位发光发热的决心和信心了。”该军分区创新团队成员刘永悦表示,他将以焦中原为标杆,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从一开始的孤军奋战,到现在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协作,最离不开的还是单位的大力支持......”作为单位科技创新的“领头雁”,焦中原入伍15年来,不甘平淡,主动求索,立足岗位平台,积极投身于无人装备创新研发。他自学3D建模、软件编程、电路设计等实用技能,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才能,带领科技创新团队屡创佳绩,一次次攻克多个技术难关,对数字化装备进行持续迭代升级,节省经费百余万元,致力于打造一套科技化、专业化的训练保障体系,为提升部队的核心战斗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排爆机器人、6驱越野侦察打击平台、无线热成像同轴瞄准装置......在“士兵创新工作室”的成品展览柜前,成员们满怀敬意地提到,在每一项科研成果诞生的背后,单位都如同坚实的后盾,提供了全方位的坚实保障。从先进的科研设备,让他们能够精准地进行各项实验与数据采集;到丰富的技术资料,为科研思路的拓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再到领导们高瞻远瞩的支持,在关键节点给予正确的指引与决策,以及战友们夜以继日、毫无保留的无私帮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这些因素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他们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不断突破、勇攀高峰的关键支撑。
“我们精心制定了《创新活力持续赋能计划》,从创新团队的准入考评机制、项目立项审批流程等各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旨在深度挖掘并持续激发部队的创新潜能。”该军分区领导表示。截至目前,已有18名官兵凭借在创新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表彰,这一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官兵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并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士兵创新工作室”,激活了部队内部的“创新因子”,营造了一片“人人想创新、个个能创新”的浓厚氛围,为部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份荣耀绝非我个人独享的果实,而是深深植根于单位无微不至的培育土壤之中,是属于我们锐意进取的集体。”这份沉甸甸的殊荣,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成为他们不懈追求、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源泉。
载誉而归,新的科技创新浪潮再度汹涌澎湃。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焦中原及其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已经迅速投身于新的科研项目之中,他们满怀激情,蓄势待发,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科技领域的更高峰发起冲锋,不断孕育出更多“焦中原”型创新人才。
作者:陈继欢、曹佳蕊、王博、张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