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党我军的传家宝。在军队建设的漫漫征程中,勤俭建军始终是一条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准则,坚如磐石,支撑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勤俭建军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勤俭建军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回首往昔,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困苦,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白手起家,人民军队依靠勤俭的作风,在物资匮乏的困境中顽强生存、发展壮大。“小米加步枪”,靠着节省每一颗子弹、每一粒粮食,我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看似不可能赢的战斗;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战士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垦荒地、织布纺纱,实现了自给自足,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历史清晰地证明,勤俭建军是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所在。
勤俭建军是培育优良军风的肥沃土壤。勤俭建军,绝非仅仅是对物质资源的节省,它更是滋养优良军风的肥沃土壤。一个崇尚勤俭的军队,必然有着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意志。军人在勤俭的环境中,能够锤炼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增强对军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相反,奢侈浪费之风一旦滋生,必然会腐蚀军人的意志,涣散军心,削弱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勤俭建军,就是要从作风建设的高度出发,让勤俭之风吹遍军营的每一个角落,塑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钢铁之师、文明之师。
勤俭建军是提升战斗力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军事装备更新换代,科研投入逐步加大,战争成本日益高昂。勤俭建军意味着要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在军费开支上,精打细算,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提升战斗力的关键环节。在军事科研领域,鼓励创新精神与节约意识相结合,避免重复研发和资源浪费,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军事效益。同时,在军队日常管理中,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颗钉做起,培养军人的勤俭习惯,将节省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实战化训练、人才培养等核心领域,为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勤俭建军,不能只喊口号,扎花架子,要弯腰做起;勤俭建军,不能只刮一阵风,成一片云,要形成风气。勤与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革命老前辈朱德同志曾生动形象地说明勤与俭的关系:“只勤不俭,好比竹篮提水;只俭不勤,好比无源之水;既勤且俭,好比水库蓄水。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践行勤俭建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和军队建设发展模式,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能和国防资源使用效益,筑牢兴军强国之基。
作者:戴兵、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