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灰、两手油、满身味’是车辆维修工作的常态,虽然我干的是脏活累活,但是我内心充盈而幸福”,董陈东介绍自己三次身份转变的心路历程时说道。
过去的六年时间里,董陈东从地方大学参军入伍,通过部队的层层选拔成为一名特战队员,两年后他又考取军校,成为大家眼中的“天之骄子”。毕业时,面对众多的岗位选择,他选择成为一名工程机械维修员。这多少出乎大伙的意料,大家开玩笑地说,“维修员的工作又苦又累又默默无闻,终日和扳手润滑油打交道,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还不被人看见,哪有你之前当特战队员风光,一身荣誉十分气派。”董陈东听完也只是笑一笑,我也不明所以,直到后来和他闲聊,我才知道他的成长历程。
董陈东告诉我说,他在地方大学读书时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某一天他开始认真考虑起自己的未来,幡然醒悟自己在虚掷光阴,他决定重新拾起儿时的参军报国梦,在部队找寻自己的价值所在。
网上报名、初审初检、体检政审。。。。。。经过层层选拔,董陈东如愿以偿参军入伍,令他惊喜的是,由于自身素质突出,他通过选拔成为一名特战队员,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时,全家人都兴奋不已。于是,怀着对特战生活无限的憧憬与渴望,董陈东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他当头一棒,特战生涯之初,董陈东的日子磕磕绊绊。在藏龙卧虎的特战中队里,他次次训练落后,次次考核垫底,体检选拔时“鹤立鸡群”的他,在中队里一直都是垫底落后的那一个,小队长着急、班长揪心,他更是焦急万分,渐渐没了信心,感到失望和迷茫。后来,在一次支队事迹分享会上,他听到了西西玛的故事,西西玛从“大字不识”的藏族青年,转变为骁勇善战的特战尖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董陈东明白了,自己是缺了西西玛身上那股不服输的牛劲儿,他下决心要向西西玛那样,不断地去挑战自身极限,努力实现自我蜕变。
“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挑战、不断去突破,你也可以蜕变重生”,当天晚上,董陈东将这句话记在了笔记本的扉页,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地激励自己,要去征服心中一座又一座看似高不可攀的“山峰”。
带着这种不服输的牛劲儿,他开始跟自己较真:长跑训练时,董陈东背上负重背心绑上沙袋;周末休息时,他卧推打腹加练上肢和核心;熄灯后,他做各类俯卧撑保持肌肉力量增长。。。。。。短短三个月,他的武装五公里从22’30”突破到19’05,考核成绩从“稳定垫底”到位居中游。后来,因为素质突出,他还被单位选中执行多项重要任务。
日子一天天过去,董陈东征服了心中体能这座大山,开始寻找新的奋斗方向,在指导员的鼓励下,董陈东决定报考军校。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下定了决心,就只管往前冲”,他郑重地在笔记本写下这句话,在每个孤独的深夜,都有他挑灯备考的身影,最终,他如愿以偿考入武警士官学校,圆了自己的军校梦。
“一入校门深似海”,对于学习能力不强、基础知识薄弱的他来说,学习是一件“头疼”的事,每当这个时候,他都给自己鼓劲儿:如果这个时候放弃了、不学了,当初的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
课堂上求知若渴的眼神、图书馆里奋笔疾书的身影、自习室中挑灯夜战的画面。。。。。。最终,他顺利通过了毕业考核,“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挑战、不断去突破,你也可以蜕变重生!”,看着两年前的笔记,他感慨万分,内心充满了力量。
毕业后,他选择前往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交通支队,成为一名工程机械修理员。在一次车辆检修中,战友问他,“特战队员哪一点不比修理员好?一个经常在外执行任务,风光无限;一个整天窝在车间躺在车底检修零件,又脏又累”,董陈东回答说:“岗位虽小,责任重大,维修工作事关车辆运输途中的安全顺利,我们运输的不仅仅是物资,更是咱们战斗力的保障!”
从事维修检修工作一年来,在老班长的帮带和自身浓烈兴趣的牵引下,董陈东逐渐从一名业务“小白”成长为“行家里手”,每次都能准确判明故障情况并及时维修检修,他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一路上跌跌撞撞不断成长,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不要在该吃苦的年纪里选择安逸,多年以后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感到悔恨终生”,他将这段话,郑重地添在笔记本扉页中。
三次身份转变,董陈东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或许在大家看来,特战队员、军校学子,他的两次经历都可以说是光鲜亮丽,现在却安心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维修员,着实难以理解。但是我明白,在他的心中没有岗位的“好与差”,只有那一份不断跟自己较真、不断啃硬骨头的向上拔尖的人生态度,“海到无边天作岸,山高绝顶我为峰”,他的精神也激励着我,只有不断向上攀登走出舒适区,才能真正在部队里淬火成钢!
作者:杨丰泽、王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