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事
当前位置:国防军事频道 > 国防教育 > 动态信息 > 正文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2022-01-26 15:13:16 来源:央广军事
分享: 微信 微博

央广网1月25日消息(记者张灵雨黄小栩李永飞李兵峰张常伟)火箭军某部副所长杨必武,潜心研究导弹装备,主持、参与完成40多项国家或军队重大科研任务,在推进导弹实战能力提升、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火箭军战略能力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正在开展课题研究(刘明松摄)

西北大漠,随着震天动地一声巨响,某型装备试验宣告成功。多年潜心铸剑只为这扬眉出鞘、亮剑生威的一刻!作为项目领头人的杨必武,这个一向坚强的汉子,也忍不住流下激动的泪水。

杨必武:那一刻,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我克制住了。因为我知道,更重的担子还在等着我们去挑。这个项目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研究还要继续。我在思考,今后的路我们应该怎么走。回到单位后,我们第一时间开始了新项目的立项工作。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在攻读博士期间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刘明松摄)

在科研路上奋力攀登,是杨必武的人生追求。那一年,杨必武怀揣参军报国的理想信念,以优异成绩考入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博士毕业进入到了火箭军某部,很快以丰硕的研究成果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成为科研团队中最年轻的“种子选手”。

有一年,一次演习中,车辆装备暴露了一些问题,杨必武和战友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

杨必武: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装备发生的故障,就是我们的科研攻关方向,同时也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机遇。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现地查验装备性能(刘明松摄)

导弹装备车系统极其复杂,如何跑得更快更远是技术难点。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摸索,杨必武找到了灵感,发现一项新技术能够满足装备需求。然而,当时这项技术并不成熟。

将新技术运用到装备上,这一大胆的想法不被看好,但杨必武始终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论证,撰写了多份可行性分析报告,攻克技术难题。经历数年的“科研长跑”后,第一台样车终于下线。

杨必武: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是我们最激动的时刻,也是最难忘的时刻。第一台样车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虽然我们的设想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它是可行的,我们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大家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向一线官兵了解装备使用情况(刘明松摄)

在杨必武看来,搞科研最关键的是方向,方向瞄准了,就要矢志不移地走下去。一年又一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杨必武都带领团队成员坚定理想信念、明确科研方向、点燃科研激情,显现出“立身为旗”的责任担当。

火箭军某部副研究员韩铁强:可以说,必武给大家指明了科研的方向。在别人感到迷茫的时候,我们团队的人员却始终相信自己,做出了很多科研成果,也搞成了很多科研项目。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被表彰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刘明松摄)

正是凭着这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钻研精神,杨必武团队厚积薄发,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多项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杨必武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韩铁强告诉记者,面对困难,杨必武冲锋在前,但面对荣誉,他总是十分谦虚。

火箭军某部副研究员韩铁强:我获得过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但是在申报奖项之前,我曾经犹豫不决,担心申报不成功。当时,必武找了我三次,对我说:“你这个项目可以申报,你报吧,我来帮你提炼、总结。”我当时被他说服了,最后申报终于成功。这期间,必武为我这个项目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他却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参与人员的名单中去。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与技术骨干一起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刘明松摄)

回首十几年的科研之路,杨必武干的很多“大事”,绝大部分都不为人知,官兵们也把他亲切地称为“寂寞登山人”。如今,杨必武依然每天起早贪黑奋战在科研一线。他说,他将继续带领团队以奋力登顶的战斗姿态,谱写属于科研人的梦想与荣光。

杨必武:我现在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帮带年轻人成长上,只有让年轻人成长起来,我们的科研队伍才能够越来越强,我们完成任务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火箭军某部副所长杨必武注重培养高素质军事科研团队,扎实做好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团队先后完成科研项目百余项,其中20多项获国家专利,为部队战斗力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右二)下部队调研了解科研需求(刘明松摄)

近日,记者几经奔波,终于在某试验场见到了火箭军某部副所长杨必武,他正在和团队一起讨论某项技术问题。

杨必武:一个人本事再大,精力终归是有限的。要想多干事,干成事儿,还是需要团队作战,尤其在科研领域,团队作战更是不可或缺的。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潜心科研攻关(刘明松摄)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作为创新团队带头人,杨必武深知团队协作的意义,如何让科研人才拧成一股绳,杨必武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问题。助理研究员陈文学说,他喜欢科研,博士论文还获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但刚来到单位时,他还是有些不适应。

陈文学:博士毕业后,我做的工作多数是偏向程序性、事务性的。当时我觉得自己的专业优势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有一身本领却难有用武之地,这让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波动。

杨必武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那段时间,他经常找陈文学谈心,化解陈文学心中的困惑,并破格让陈文学担任某科研项目预研主管。

陈文学:那时候,杨必武副所长刚刚担任室主任。他不仅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后来我在预研规划、指南拟制等工作中,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科研优势,还推动了预研工作大跨步发展,得到各级首长的一致好评,我也因此取得了全军创新大赛一等奖等优秀成绩。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与创新团队骨干在课题研究中集智攻关(刘明松摄)

在给团队成员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杨必武始终坚持以诚动人、以理服人。在生活中,他还是个十足的“暖男”。助理研究员刘先一说,自己与家人长期分居两地,杨必武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忙联系解决家属随军问题。

刘先一:杨副所长一直很关注我家属的随军情况,不仅主动询问随军材料办理的进度,还推心置腹地教我如何和家属沟通,包括夫妻相处的技巧。他总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帮我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难事愁事。对于我来说,他就像我生活上的导师。

为了让科研人员各尽其能,杨必武规划了不同的人才交叉培养路径。一方面发挥“老科研人”的优势,鼓励他们当好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另一方面让年轻骨干发挥敢试、敢闯的劲头,用大项任务加钢淬火。

杨必武:团队建设的核心,就是价值驱动。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分工,让大家都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这样也便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助理研究员吴金才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杨必武的团队,杨必武亲自带教。

吴金才:我刚转隶到这个研究室的时候,杨副所长就把某项目的论证任务交给了我。但我上学时学的是机械专业,来到部队之后又一直负责装备维修,这个任务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对于我来说,接受这个任务相当于半路改行,当时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面对吴金才的担忧和顾虑,杨必武细心指导帮带,让他自定技术决策、研究方向和协作单位。经过几年的淬炼,吴金才不仅出色完成了项目研究论证和成果转化应用,还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吴金才:我个人之所以能够成长进步,心里是非常感激杨副所长的。从事科研工作这么多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科研工作一定要朝着一个正确方向,并且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只有在平时真正努力了,最后才能出成果。

杨必武:用40余项科研创新成果助推“大国长剑”腾飞

杨必武(右一)与科研人员探讨技术问题(刘明松摄)

这些年,在杨必武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建设蒸蒸日上,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身心投入到军事科研任务中,接连取得丰硕成果。如今,团队中有多人被评为火箭军导弹专家、进入专家型人才方阵,多项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杨必武:我们团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我觉得,科研环境是很关键的。就像一粒种子,如果想要生根发芽,土壤、阳光等因素必不可少。正因为习主席高度重视科技强军和人才强军,才使得我们有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这也坚定了我们科研团队的信心。在科研工作中,只要大方向正确,我们就要咬牙坚持,敢啃“硬骨头”,最终项目一定会成功!

热点推荐

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红色文化浸润乌蒙大地——贵州省毕节市军地合力抓实国防教育纪事

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1935年,中央红军转战贵州,南渡乌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2022.11.15 中国国防报
这群火箭军官兵坚守地下"龙宫",在默默无闻中孕育惊天雷霆

这群火箭军官兵坚守地下"龙宫",在默默无闻中孕育惊天雷霆

他们坚守在地下“龙宫”,常年担负导弹测试操作、维护保养任务,将青春热血融入练兵备战,精心呵护着大国长剑,在默默无闻中孕育着惊天雷霆。

2022.11.15 解放军报
梦天舱内,神十四航天员解锁“太空划船机”

梦天舱内,神十四航天员解锁“太空划船机”

梦天实验舱对接空间站组合体,完成“T”字基本构型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梦天舱内完成了货包整理、设备安装等工作,并且解锁了“太空划船机”——微重力抗阻锻炼装置。

2022.11.15 载人航天小喇叭微博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军队党务公开规定(试行)》

解放军报北京11月14日电 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日前印发《军队党务公开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2022.11.15 解放军报
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有了全新身份

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有了全新身份

她是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之一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她是飞行梯队长机飞行员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她又驾机带队飞过天安门……这位圈粉无数的超帅女飞如今有了全新身份成功圆梦她

2022.11.15 央视军事微信公号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3星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3星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5日9时3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2.11.15 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舟四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天舟四号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李国利、邓孟)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5日7时21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2022.11.15 新华网
中国航展见证高新科技与共享市场

中国航展见证高新科技与共享市场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批中外航空航天高精尖科技产品齐聚广东珠海,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座中国南方的港口城市。

2022.11.14 新华社
一家四代从军是什么体验?

一家四代从军是什么体验?

参军入伍,不负韶华一家连续几代接力从军,薪火相传是什么样的体验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四代接力从军,85年家国情怀今年9月

2022.11.14 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号
180秒回顾2022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180秒回顾2022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举行。新华网带大家180秒回顾航展的高燃瞬间。

2022.11.14 新华社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于明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于明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按计划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5日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将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2022.11.14 人民日报客户端
天舟五号发射任务全回顾

天舟五号发射任务全回顾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并顺利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与不懈工作。

2022.11.14 新华网
披星迎霞!看地靶实弹训练超燃现场

披星迎霞!看地靶实弹训练超燃现场

日前,滇东大地某机场,战鹰列阵,蓄势待发。“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数架战机刺破夜幕直扑某指定空域。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的拂晓飞行训练及实战化地靶实弹训练拉开序幕。

2022.11.14 南部战区微信公号
“那一年,我们能展示的飞机只有三四架……”

“那一年,我们能展示的飞机只有三四架……”

第14届中国航展圆满收官航空摄像师周闽26年来拍下100多万张中国战机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和技术创新的飞跃发展周闽是一名专业航空摄像师也是一名空军后代受他父亲影响从小

2022.11.14 央视军事微信公号

活动聚焦

第五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 2022年征兵宣传专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