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军事 > 中华枪王 > 大V国防情 > 正文

不忘初心 ——于海龙与他的“兵魂”

2017-11-13 10:26:03    中华网军事  参与评论()人

由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指导,中华网主办的2017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即将全面展开之际,中华网与于海龙,就竞技射击和国防教育,聊了聊他的国防教育理念,聊了聊这位不忘初心老兵的竞技之路。

兵魂是什么?

让一个没有当过兵的人来解释实在欠稳妥。是精神,是理想,是情怀,还是信仰?

有兵魂的人从来不说。于海龙应该就是这样的人吧。

他当过兵,学过计算机。能研制开发装备器材,又能独立创业扶持退伍军人。在我看来是个既有“技术含量”又不忘初心的老兵。

中华网:我知道您是边防武警出身,当初为什么选择参军?

于海龙:在父辈耳濡目染影响下吧,家里很多人都有过从军经历。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家里都有枪。大兴安岭本身也属于狩猎民族聚居的地区,所以从小对枪支,对军队还是很有情怀的。

不忘初心 ——于海龙与他的‘兵魂’

中华网:退伍以后又是怎样了解到竞技射击运动,而且会开始研究对抗器材的?

于海龙:其实部队里就有这样一个训练课程,就叫定点清除,也可以说是运动射击。跟现在的IPSC其实是很相似的。退伍后,我进入了中关村科技学院学习计算机应用。我有一位在陆军指挥学院做特种兵训练的师父。当时他们需要特种兵训练方面的对抗模拟器材,就问我能不能进行开发。因为当时国内并没有,都是引进国外的技术。所以,当时我们可以算是逆向开发,按照部队需求开发了一套主要针对特种兵训练的软件,里面含有一定保密参数。后来市面上出了一款真人CS游戏,需要训练器材。又正赶上当时社会上呼吁给青少年戒除网瘾。所以我们就做成了一套课程,把原来军队使用的那些参数屏蔽掉,加入了适合大众参与的参数,开发了一套民用训练器材。

中华网:在参与竞技射击运动和开发训练器材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意思的事吗?

于海龙:我们现在做的是青少年教育培训,所用基地就是北京市教委社会实践下辖的区域。培训课程里就包括军事培训。大学和初高中的军训都比较枯燥,学生们都很抵触。所以我们就把课程与军训结合了起来。达到让学生们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些还是让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的。

中华网:在研制设备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于海龙:当时面临过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主要就是娱乐型设备和专业竞技型设备。因为我们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所以会更偏重专业性、竞技性。所以就要求开发过程中会需要很多参数。需要工程师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和尝试。花费了三年才开发出这套系统。

中华网:现在都有哪些课程和设备上的研制成果。

于海龙:设备上面向的对象比较多。比如军警训练器材和民用竞技训练设备。我们会跟许多警务院校和单位合作。毕竟真枪实弹只能用来打靶,缺少人与人对抗时产生的互动性。根据部队的不同训练科目可以做到定制研发。

中华网:参与IPSC对您个人生活有什么影响?

于海龙:让我变得更专注。射击本身就讲究方向与精准。所以习惯了这种专注感,让我对待生活和工作也会始终保持这样的状态。带给人更多还是一种综合素养的提升。

不忘初心 ——于海龙与他的‘兵魂’

中华网:竞技射击运动与国防教育之间的关系?

于海龙:把竞技射击运动作为一种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全国的国防教育普及还需要一定过程。因为从法律角度来看,二者存在一定抵触。因为IPSC打的都是真枪实弹,这在我们国内就不现实了。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激光模拟设备来完善和达到实弹射击的效果。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快速推广这一运动项目。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国防教育的普及需要宣传途径。原来这种途径只局限于书本和影视剧,但与广大老百姓之间还是存在很大距离。但如果通过项目和赛事让更多人参与其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应该会更容易拉近国防教育与百姓们的距离。

中华网:您很强调‘寓教于乐’这一理念,所以在实践过程想必也收获一些成果。

于海龙:我们现在与北京市教委有一个合作项目,就叫综合实践合作基地。我们通过“工、农、兵”这三项课程让青少年在手工制作、农事体验和军事夏令营中学习和生活。其中就包括与中华网合作的“中华童军”。

文/赛超

(责任编辑:李德全 CM034、闫宪宝 CN066)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到手机×